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
 当前位置:首页 >> 新闻中心 >> 媒体聚焦


一句承诺,一辈子的动力

时间:2016/11/6 来源:荆门日报 点击:3185
——湖北金汉江精制棉有限公司的诚信故事
 
 
编者按:在探索传统产业转型与升级的过程中,作为灵魂的企业文化越来越受到企业界的重视。眼下,打造一流的、适合自身长远发展的企业文化,已成为众多大中型企业的共识。为进一步推动企业文化建设,本报与市经信委联合开展企业文化行活动,对有特色的企业文化进行报道,进一步提振信心,为我市工业换道超越提供强劲动能。(下文根据周家贵口述整理)
      任何承诺都是有代价的,这个代价就是无私地奉献、拼命地付出,没有这种精神,你的承诺就是一句空话。
      1990年我到精制棉厂时,企业停产两年,一无资金,二无市场,三无人心,四是负债重,职工吃酱油拌饭,生活非常困难,为此郢中镇政府发动全镇人平捐助0.5元给厂里,解决困难职工的吃饭问题。
      在那个特殊时期,凝聚人心、树立信心非常重要。到厂的第二天,我在大会上向职工承诺说:我们不仅要尽快恢复生产,保证大家有事干有饭吃,还要把企业办成一流的企业。话还未落音,职工哄堂大笑,大家笑又来了一个吹牛皮的厂长。当初在职工的眼里,把企业办起来是根本不可能的。
      1990年5月份,也就是企业刚恢复生产三个月的时候,因为交不起3万元的税,公司被告上了法庭。我跟原告讲,现在企业刚刚恢复生产,非常困难,你们能不能先放水养鱼,让我们把企业搞活,缓个时间再补缴,说不定明年、后年,就能缴上10万元、20万元的税呢!没想到对方回答:就你这个样子还能把鱼养大?你哪年要是能交到10万元税款,我把眼睛抠了给你。这个税务干部说的气话,我一直把它当作激励,时时提醒自己不懈努力,一定要把企业办好,一定要办成一流的企业。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 1992年,厂里缴税超过了10万元,1993、1994年缴税达到30多万元,1998年缴税突破百万元,2012年缴税突破2000万元。
      当初几年的停产,导致市场没有了,而且到处差原材料款、工程款,都是长达四五年的老账,特别是招工进厂的集资款高达几百万元,有的人交了集资款,就根本没有进过厂,听说来了新厂长,每天上门要账的近百人,连出差到武汉、到京山都有人在路上设卡拦人,抓人质讨账。那时,我最大的工作是说服员工,必须给要账人信心,告诉他们精制棉厂死不了,有希望。
      1997年,精制棉厂改制。改制之初,员工人心犹豫,怕民营以后生产生活得不到保障。我说,你们已经看到了我把集体企业当作私人企业在办,从现在起,你们会看到我把民营企业当作国有企业办。企业可以民营,管理不能私有,首先稳定了干部员工队伍,到目前为止,我们的领导团队还是上世纪90年代初共同创业的班子。为了给员工归属感、认同感,从1993年开始,公司每年拿出40万元解决员工后顾之忧,每年发米,发油,发液化气、洗衣粉、肉食补贴、职工子女上学教育补贴,鼓励员工利用部分荒地种园田。2002年国家社保制度改革,乡镇企业与国有企业一样可以参加社会保险,公司为员工办理了“五险一金”,成为钟祥第一家进入“五险一金”的民营企业。
      近几年来,金汉江与所有行业企业一样受到经济下行、市场需求不足、成本增大的多重压力,公司坚持做到了不停产、不裁员、不降薪,每年员工工资都有一定幅度增长。2013年12月,公司员工李金昌因病去世,没有看到女儿成婚。李金昌是公司的老员工,一生都奉献在企业,工作扎扎实实,言行堪为楷模。公司提供一切方便为李金昌的女儿举办了婚礼。
      20多年来,金汉江没有一个贫困户,没有一个下岗员工,没有发生一起刑事案件,30%的员工家庭在城区都有了住房。同时,公司从郢中镇的一个小厂,成为现在的全国行业龙头企业,成为行业转型升级的典范企业,连续五年成为钟祥制造业纳税十强,成为国家的重点火炬计划重点高新企业。
 
荆门日报 2016年11月3日,第二版
 
 上一条: “创二代”周航旭:将实业进行到底
 下一条: 一往无前的开拓力量

 

 
网络经济主体信息
Copyright (c) 湖北金汉江精制棉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.备案:鄂ICP备18022936号-1